正在深圳举办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不仅是各国和各地区运动员展示自我风采的竞技场,同时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据介绍,本届大运会期间,深圳共投放运行2011辆新能源汽车,其中1511辆来自深圳市五洲龙汽车公司。目前这些新能源汽车运行效果如何?记者就此专访了深圳市五洲龙汽车公司董事长张景新。
记者:请介绍一下公司在大运会期间新能源汽车的具体投放情况?
张景新:此次五洲龙为深圳大运会提供了1511辆各类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新能源汽车投放总数2011辆的75%,种类涵盖了1350辆单层混合动力客车、20辆双层混合动力客车、53辆纯电动大巴,26辆换电式纯电动中巴,60辆燃料电池场地车和2辆燃料电池大巴。其中,绝大多数客车采用的是当前主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模式,而混合动力双层大巴、换电式纯电动中巴则是国内首次投放。应该说,无论是投放数量,还是车型种类,都超过了北京奥运会的500辆和上海世博会的1147辆,这也使得深圳因此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商业示范城市。
记者:为何敢于一次投入这么多车辆?
张景新:主要是我们混合动力客车整体方面已经达到比较稳定可靠的水平。从2000年开始,五洲龙历经了11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试验,先后升级了11代产品,获得了40多项发明专利,5次承担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特别是在混合动力客车控制器和车载动力电池两大核心技术的支撑下,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在性能、成本、可靠性等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事实上,早在2005年,我们公司的混合动力客车就在深圳投入了示范运行。为打消运营企业的顾虑,我和当时的华程交通运输有限公司签过一个合同,五洲龙提供给983线的7辆混合动力大巴,如果停运一天,我们将每天赔偿500元给公交公司,节油不到25%,就可以退车。最终采集的数据证明,五洲龙混合动力车出车率超过98%,节油率超过29%,车辆整体稳定性较高。
记者:目前实际运行效果如何?
张景新:车辆交付使用后,我们加强售后服务团队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每天定期记录车辆运行情况。我们五洲龙大运期间投放1350辆,加上大运之前投放的近1000辆,一共2000多辆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运行在深圳市130多条公交线路上,每台车每天平均运行约200公里,每天总里程数达40多万公里,每辆车节油率约25%至30%,平均每台车每天节油约33L,按现在的油价7.15元/升计算,每台车每天节省236元,2000多台车每天可以节省47万多元。同时,由于大量新能源汽车的投放,减少了碳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大运期间深圳基本都是蓝天。而且,由于纯电动巴士不需要用燃油和燃气,利用夜间低谷充电,节省的成本则更高。
记者:您觉得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瓶颈究竟在哪里?
张景新:还是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这三大块。应该说,现在磷酸铁锂电池和以前的铅酸蓄电池相比已有很大进步,但还不很成熟。同时,电池跟控制策略又有很大的关联度。比如,包装过了,不利于通风散热;不包装好,又害怕下雨进水。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我们面临更多的不完全是电池本身问题,而是线路连接以及对电池及整个动力系统的管理难题。
记者: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难题?
张景新:首先要构建扎实的技术研发平台。这两年,新能源汽车很热,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整车企业,对此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但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沉下来,把基础工作做扎实。近10年来,五洲龙之所以能研制出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就在于重视自主研发。第二,要坚持。2000年我们公司决心开发混合动力客车,并把上亿元资金全部投了进去。2002年9月,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样车正式下线,然而由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尚不明朗,市场很不景气,到2006年工人的工资都要靠贷款发放,我甚至动过卖掉公司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所以才有今天。第三,政策支撑要到位。现在有些地方表面上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但一到具体问题,部门之间都协调不下来。新能源汽车发展不是一两个企业就能决定的,比如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涉及电网公司,还有规划、土地等部门。我觉得深圳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当然,作为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应该明白,政府扶持十分关键,但是企业不能依赖政府,毕竟政府补贴是短期且递减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终还需依靠技术进步、自主创新。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干得少,“忽悠”多;一些地方存在地方保护、不公平竞争的现象,这值得我们警惕。